我国持续多年的,有关坦克混合动力的相关研究,似乎马上就要开花结果了。如果日后投入使用,那么将是继柴油动力、燃气动力后的第三种动力模块包,柴电混合。客观来说,在如今我国电动汽车蓬勃发展的今天,坦克装甲车辆也用上类似的动力包浙江配资门户,十分顺理成章。纵观世界范围内,类似概念的主战坦克实车浙江配资门户,就只有2022年亮相的美国艾布拉姆斯-X。 当时的卖点当属无人炮塔设计、全新防护装甲以及更为高度的信息智能化。这几大卖点也涵盖了坦克三要素的两个,即火力和防护范畴,可就现实情况来看,当今坦克主炮的可挖掘潜力已经几乎到头,140毫米的主炮口径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;而防护能力本身则和全车的重量息息相关,防护固然可以通过不断叠加的装甲厚度来实现,但整车的重量势必会大幅增加,如此一来,就会对使用国的基建设施提出极为严苛的要求,70吨,基本已是极限。
所以就技术而言,坦克的火力和防护,其实技术瓶颈显而易见。往后更能体现差距的发力点,可能就集中在第三要素,也就是机动性上了,这就回归到了动力包的问题。就柴电混合的技术而言,最大的优势集中在三点上,一个是大大提高了燃油效率比:电驱动在低速或静止时能耗更低,据测算,混合动力系统可使坦克燃油消耗降低30%-50%,但续航里程却大大延伸。
其次是隐蔽性显著增强,如今坦克一旦发动,哪怕在低速行驶时,噪音极大,尤其在夜间,声源更加明显,非常不利于集结。但柴-电混合坦克却能在纯电模式下大幅降低噪音,这对于隐蔽接敌和隐蔽集结,作用极大。当然在中高速,也就是柴油发动机介入后,坦克依然会发出明显声响,但这个范围对于数十吨的庞然大物来说,已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了。
此外,在利用电驱动的情况下,坦克本身的红外辐射会大幅降低,有利于坦克躲避空袭和反坦克导弹的袭击,提升了生存率。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,那就是该混合动力包拥有独立于发动机的电力输出,可满足现代坦克高功率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,说得更通透些,就是相当于坦克自带了一个可靠的“充电宝”,这对于智能化设备大量应用到坦克的今天,可以说效果斐然,尤其未来在应对小型无人机方面,坦克肯定还会集成许多耗电量不低的干扰设备,动力双通道既可以保证战时坦克的动力输出,还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,这样的技术含量绝对可以形成独特的优势。
总的来说,混合动力将是未来坦克装甲车辆新的发力方向,虽然目前仍处于概念验证或小范围试验阶段,尚未在主流第三代坦克上大规模应用。但假如未来,能在电池技术,如固态电池和电控系统取得突破,那么优势还会进一步放大。一句话总结,电容有多大,心就有多远。
证配所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